首页 > 古典文学 > 我的晃荡的青春 > 那时候我们都是大师

那时候我们都是大师(2/2)

目录

当天,我们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公映了这部电影。将门票定为十元这样的低价,完全是出于良心上的谴责。就这样,我们还怕会被人痛斥“还钱”呢。

但出乎意料的是,这部电影竟然很受欢迎。事先设计的笑点一个都没中,但衔接笨拙的对白和夸张刻意的演技竟奇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在我们毫无预期的地方,观众们常常爆笑。最后那场当初令人放心不下的站着小便的场景,除了笑声之外,甚至还有人鼓掌。

当初我们打算只上映一天就结束,结果两天全都上映,场次还增加了。即便如此,每次教室里还是挤满了观众。

我们该不会是天才吧?我真的这样觉得。

这次的巨大成功对其他学生造成了重大影响,很多人都计划着明年拍电影。结果,第二年的校园文化节上,全部十一个班级中竟有八个班都拍了电影。拍出来的东西里,还是改编现有作品的居多。全是当时流行的《爱与诚》《寺内贯太郎一家》《龙争虎斗》之类。

我们班也决定拍电影。当就要拍什么而商议的时候,我感到很意外,因为所有人都主张“既然要拍,就拍严肃的电影”。他们说讨厌搞笑和恶搞。

有人说要拍《个人教授》那样的。我吓了一跳。性爱场面可怎么拍啊!

“就说是为了艺术,试着说服女生们。”还有人说出这种毫不现实的话。

“用人偶模特吧。那样老师也没话说啦。”

“老师们是没话说了,但你们不觉得这方法总有点搞笑或恶搞的感觉吗?”我说。

“要不然灾难片怎么样?像《海神号历险记》那样的。”

“好啦,日本人还是喜欢历史片吧。就走《七武士》的路线。”

每个人都在畅所欲言。那个执着于人偶模特的家伙竟提议拍《艾曼纽》(20 世纪70 年代情色电影的经典作品,由法国导演贾斯特· 杰克金执导拍摄。)那样的片子。

终于,新闻社团的男生开始主张想拍超自然电影了。受《驱魔人》和《天魔》的影响,这种题材正在电影界备受瞩目。

“我可不是开玩笑。我们要拍真正恐怖的电影,制造出真实的效果。”不愧是新闻社团的,口才就是好。听他说着,我们竟多少有些认同了。

就这样,我们的作品定为《吸血鬼德古拉》。

我们的决心非同一般。首先,剧本由一年前做出了成绩的我来写。其次,背景音乐由班上首屈一指的音乐迷担当。家里开化妆品店的女生接下了化妆的工作,哥哥是音响发烧友的女生被任命为录音师。被德古拉袭击的美女角色由通过投票选出的班上最具姿色的女生担任,而德古拉则选中了酷似克里斯托弗·李的男生。真可谓是最强阵容。幕后人员的努力也不容忽视。女生们连夜替我们缝制了服装,除了力气之外没什么长处的男生们则活跃在大道具方面,甚至连德古拉的棺材都做了出来。外景拍摄也是动真格的,最后的场景甚至还去实地租用了教堂。真是尽力做到了完美,不,应该说我们试图尽力做到完美。

在看到影片成像后的瞬间我们发现,我们犯下了唯一也是最大的错误。

将近一半的场景都没对准焦。另外,照明失误的地方也不少,还有些本该特写但没拍、反过来该拍全景却给了面部特写的地方。

没错。我们原本打算以最强阵容去挑战,可至关重要的摄像却是个货真价实的门外汉。为什么会这样呢?理由其实很简单。对影片吹毛求疵的人全都以某种形式出演(我饰演一个被德古拉抓住后变为吸血鬼的男性角色),没有人负责摄像。担任摄像的男生,只不过因为刚巧最初负责搬运拍摄器具,结果便被任命为了摄像师。

要重拍已经来不及,只能直接放映。文化节当天,最新款音响器材被接二连三地搬进了我们班的教室,让其他班级的学生们目瞪口呆。张贴在各处的海报也着实做得十分精美。看这副架势,我们觉得不管是谁应该都会好奇,这究竟要上映一部怎样不得了的电影呢?

我们这些剧组成员决定尽量不停留在自己的教室附近,而是四处观看其他班级的电影。不管是哪部,完成度都还可以,至少镜头的焦点对得准,演出人员的脸是能看清楚的。

“喂,那个《吸血鬼德古拉》,你看了吗?”我们旁边有人说话。我们立刻竖起了耳朵。

“还没。正打算去看呢。”对方答道。

“还是别去比较好。”

“为什么啊?”

“那电影怪怪的,究竟在拍什么都看不清。”

“哦。这么另类啊。”

我们偷偷摸摸地离开了那里,尽量不引起他们的注意。

和一年前截然相反,我们电影的观众寥寥无几。仅有的几个顾客看完后,还嚷着“还钱”。原本打算第二天继续上映,结果才一天就草草收场。

一年之后的文化节,我在临时搭建的小摊里卖烤红薯。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