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文学 > 超·杀人事件 > 超长篇小说杀人事件

超长篇小说杀人事件(2/2)

目录

“又要灌水?饶了我吧。《砂之焦点》增加一千张,从八百张变成一千八百张,内容稀释成原本的二分之一。如果将原本只有五百张稿纸的作品写成三千张,等于故事密度会松散为原来的六分之一。读者看到这样的小说会高兴吗?剧情进展的节奏未免太慢了吧?”

“您完全不用担心这种事。再说,您一直说灌水、灌水的,这不见得只有坏处吧?换个角度想,也可说将情节刻画得更丰富生动了,不是吗?”

“更丰富生动……”

葛原心想,是变得啰嗦冗长吧。

“还有,最近的超长篇小说有个共同点,就是也能够当信息小说阅读。书中细腻地描述各个业界的内幕,单那些信息便占了不少篇幅。”

不谙世事的葛原也感觉到了这样的变化。

“或许吧,但要将这类信息加进这次的作品中很困难,毕竟当中并未出现特殊的职业啊。”

“业界内幕只是比喻,即使以高中棒球为题材,应该也具备信息小说的元素。”

“是吗?”葛原怀疑地侧着头。

“总之……”小木说。“请先写点东西出来,我读过之后再讨论看看吧?”

“嗯,也好。”

尽管葛原认为写到三千张稿纸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还是点头答应了。

4

《曲球》

牟田高志站在甲子园的中心。

这天甲子园上空万里无云,天空像涂了蓝油漆般。炎夏灼热的阳光照射在红褐泥土及绿草地上。

对站在投手丘上的高志来说,阳光如同看不见的敌人。他感觉皮肤火辣辣地发烫,地面反射的热气也是种折磨,令他全身汗流不止。即使高志对体力与耐力很有自信,精力仍几乎消耗殆尽。他脑袋发晕,勉强地保持站姿。

看台上的观众也是敌人。那些人大都是为地主南阳高中加油的啦啦队,肯定巴不得早早将他这来自乡下无名高中棒球队的当家投手除之后快。

而高志最大的敌人正站在打击区。

九局下半,二出局满垒。球数两好三坏。

高志投出了决定命运的一球。

“咦?”小木读到这里抬起头。“投出去了吗?”

“嗯?什么意思?”葛原问道。

为了让小木看看新作品的走向,葛原带着写好一百张稿纸左右的《曲球》来到金潮社编辑部。

“这一球是小说最重要的关键,对吧?这么早出现不太好。才写了一张稿纸而已,不拖长一点怎么行呢。”

“话虽如此,我也没办法啊。”葛原搔搔头。“我自认这样写已将情节交代得很完整了,就算要拖长一点我也没东西可写。”

“葛原先生,这样是不行的。”小木一脸焦躁。“请忘记以前的写作模式或节奏。我不也说过,如今的畅销小说必需加入信息小说的元素?恕我失礼,依目前看到的部份,只觉得您把我的忠告当成屁。”

“不,我没那个意思。可是你要我在牟田高志投球前加进什么样的信息?根本没适合的特殊信息能加呀。”

小木听他这么说,以指尖按压双眼眼皮,缓缓摇头。

“我知道了。这样吧,我来搜集可用的信息。葛原先生,请设法将我找来的东西写进小说,在主角投出命运的一球前,请至少写出一百张稿纸。”

“咦?”葛原吓得向后仰。“把一张变成一百张?”

“您在说什么啊?请别因区区一百张的量就如此大惊小怪好吗?接下来还有两千九百张呢。”小木以激励的口吻说道。

隔天小木寄来一个小包裹,葛原打开一看,是一叠资料。这似乎是小木嘱咐他一定要加进小说的信息。

一读之下,葛原大为讶异,马上打电话到编辑部。

“喂,再怎么说这也太过分了。”

“有什么过分的?这和其他作家做的事差不多喔,总之就是要以篇幅取胜。”

“是吗?”

“是的。葛原先生,相信我,放手去写吧。请用力写,拼命写!”小木的语气非常激动,要是与他面对面,口水一定会像雨水般飞来。

葛原坐在电脑前,再度盯着要改写进小说的资料,心存疑虑地敲打起键盘。

《曲球》(改稿后)

从大坂的坂神梅田车站搭乘特快电车约十二分钟可达甲子园车站。这车站位于甲子园棒球场附近,徒步前往棒球场需两、三分钟的路程。

所谓的棒球场,诚如其名是打棒球的地方。

棒球是一种源自美国的球类运动,原文是 baseball。一八九四年传入日本之后,日本人便开始以“野球”称呼它。由投手、捕手、一垒手、二垒手、三垒手、游击手、左外野手、中间手、右外野手九人组成一支队伍。比赛方法是由两支队伍轮流攻击和防守争取高分,攻击的一方若能将投手投出的球打击出去,依序前进一垒、二垒、三垒,最后回到本垒便能得分。两队分别轮流攻击九局,最后累计得分较高的一方获胜。

这种运动在日本广受欢迎,目前共有十二支职业棒球队。各队拥有自己的主场,而坂神虎队的主场即是甲子园球场。

话虽如此,甲子园并非专为坂神虎盖的棒球场。当初兴建的目的是为了朝日新闻社主办的日本全国中学棒球赛。大正四年(一九一五)八月举办了第一届比赛,虽然赛事陆续移至丰中球场及鸣尾球场,但随着棒球热潮逐渐加温,需要更大的球场,于是盖了原名甲子园大运动场的甲子园球场,大正十三年完工。而坂神虎的前身大坂棒球俱乐部,俗称大坂虎,则成立于昭和十年。

经过几次修建工程,目前甲子园球场总面积为三万九千六百平方公尺。球场占了一万四千七百平方公尺,观众席是两万四千九百平方公尺。全垒打距离在左右外野各为九十六公尺,中外野为一百二十公尺。观众席高十五公尺,分设台阶内野区四十八层、三垒内野区五十八层、外野区四十九层,共可容纳五万五千人。

此外,昭和三十一年增设了夜间照明设备。其中照明灯有六座,内野照明灯高二十五公尺,外野照明灯高三十五公尺。至于每座灯的灯泡数目为一千五百瓦的白炽灯五十二个、一千瓦的水银灯四百七十二个、四百瓦的卤素灯一百八十个。这使得投手与捕手间本垒板那一带的亮度维持在两千五百烛光左右,内野两千两百烛光,外野一千四百烛光。

日本全国中学棒球赛按照当初的计划,于甲子园竣工时举行。另外,大正十三年四月更在每日新闻社的主办下,于名古屋的八事球场举行了第一届日本全国中学棒球选拔赛,这项比赛的场地后来也改为甲子园。尽管棒球迷每年都引颈期盼,这两项赛事却曾不幸因战争中断。然而,昭和二十二年春、夏季,日本全国中学棒球选拔赛和日本全国中学棒球赛又分别恢复赛事。昭和二十三年,由于学制改革,两者各改名为日本全国高中棒球选手权大会与日本全国高中棒球选拔赛[21]。

牟田高志站在甲子园的中心。

这一天,甲子园球场上进行的是全国高中棒球选手权大会。赛程进入第四天,各都道府县的代表连日展开激战,共有四十九支代表队。四十七都道府县中,东京和北海道分别派出两支队伍,因此全部为四十九支队伍。比赛采取淘汰制,先由三十四支队伍进行第一轮淘汰赛,减少至十七支队伍。这十七支队伍加上第一轮淘汰赛时轮空的十五支种子队,总计三十二支队伍进行第二轮淘汰赛。这些比赛组合全为抽签决定。

大会第四天还在打第一轮淘汰赛。甲子园上空万里无云,天空像涂了蓝色油漆般,炎夏灼热的阳光照射在红褐泥土及绿草地上。顺带一提,甲子园于昭和三年才铺设草地。

对站在投手丘上的高志而言,阳光如同看不见的敌人。

葛原以这种方式持续往下写,光说明甲子园和高中棒球就用了将近五张稿纸。但这还没完,他仰赖小木找来的资料,描写站在甲子园的投手丘上有多么闷热,及曾有多少被看好的知名选手输给了炎热的天气。此外,葛原更详述投手遇上危机时的心理状态,甚至如何投出各种球路的技术性知识……

总之,能写的都写进去了。

葛原依小木的指示,在牟田高志投出决定命运的一球前正好写了一百张稿纸。

5

“恭喜,您做到了嘛!我估了一下,全文换算成稿纸是三千零五十三张,顺利达成目标。”电话另一端的小木话声听来十分雀跃。

葛原将小说《曲球》的原稿分成几个数百张稿纸大小的档案,以电子邮件分次寄给小木,昨天总算寄出最后一份。

三千零五十三张,真是令人窒息的数字。这确实是他所写,不过他没有什么成就感,心情和以前完成五百张稿纸那种篇幅的小说差不多,身体反倒异常疲惫。

“这样真的好吗?”葛原还是很不安。

“您在说什么,这是部了不起的作品。我打算以‘世界最长的棒球推理小说’当文案标语,一定会成为话题!”

葛原心想,这倒也是,这样肯定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可是啊,最近我们听到一件令人不太舒服的消息。”小木压低音量说道。

“什么消息?”

“葛原先生,您知道油壶俊彦先生吧?”

“油壶?噢,知道啊,那个以写运动推理小说出名的年轻作家吧?”

“是的。听说他也在写棒球推理小说,就快完稿了。”

“是喔。”

葛原对此不太意外。相同题材的书在同一时段出版上市,是常发生的事,他就遇过几次。

“那又如何?没什么关系吧。”

“不,这次情况不太一样。根据我们打听到的消息,那部作品的篇幅好像也是三千张稿纸左右,且对方似乎也打算使用‘世界最长的棒球推理小说’这种耸动的宣传文案。”

“喔……”葛原到底还是忍不住沉吟。“那不太妙吧?”

“是不太妙。搞不好葛原先生与油壶先生的作品都会套上写着‘世界最长的推理小说’的书腰,并列在新书区。倘若发生那样的事,读者会心生疑惑,究竟哪本才货真价实?”

“说的也是……,喂,你该不会要我再加写吧?”

“我原本想那么做啦,可是目前情况看来时间不够了。一个不留神,对方就会抢先一步出书,那么,即使我们的篇幅较长也削弱了冲击性,只好以目前的稿子出书。”

葛原知道不必再写,松了口气。

“但……”小木继续道。“有件事请您务必应允,我打算以换行的方式增加行数,如此便能多出不少篇幅。”

“嗯,若只是换几行倒无妨……,你要增加多少?”

“原则上一碰到句点就换行,逗点则视情况考虑。”

小木这句话让葛原大吃一惊。

“这么做每页下半部都会变得空空的!”

“没关系。这样反而容易阅读,读者应该也不会抱怨才是。”

“真的吗……”葛原拿着话筒陷入沉思。

“光如此处理我还是不放心。应该说,油壶先生他们也可能采取一样的方法,看来最后得靠做书的技巧一决胜负了。”

“你打算怎么做?”

“嗯,事情既然演变到这种地步,只好以超长篇当宣传重点,诉诸视觉应该能得到最强烈的效果。”

“视觉?”

“换句话说,就是书的厚度啦。我们要卯起来做一本超厚的书,绝对不可以比油壶先生的薄。”

“不过要怎么做,原稿篇幅不是固定了吗?”

“首先是排版方式。一般而言,三千张稿纸的超长篇小说一页会排成上下两段。我们就来颠覆这项常识,只排一段,且要放大字级,尽可能拉开字的间距,行距也是,让版面变宽松,这样便能增加不少页数。还有,我们打算每十页放入一张插画,已找画家动笔了。”

小木说得情绪高亢了起来,葛原却完全想像不出这将会是怎样的一本书。

“读者会很困扰吧。这么厚的书,很难上下册一起带着走吧。”

葛原一说完,电话另一头的小木沉默下来。葛原才想着他怎么了,他便开口:“我也想和您讨论这件事,我在考虑是否要分成上下册。”

“不分成上下册?难道打算分成上中下三册吗?”

“不,也不是,而是完全不分册。我想做成全一册。”

“一册?三千张稿纸的作品只做成一册?”葛原不禁提高音量。“那要怎么装订!我问你,这到底会是什么样的书?”

“按目前的计划粗略估算,应该会做出共两千多页、厚约十五公分的书。再加上封面和封底,这将会是一本份量惊人的书喔。嘻嘻,大家肯定会吓一跳。”

“十五公分?”葛原摊开手掌看了看。“那么厚的书,单手拿不起来吧。”

“没关系。如今这个时代,不采取那样的方式是不行的。做事不能半调子,要做就要做得彻底。关于这件事,总编辑已交给我全权负责,也请葛原先生相信我,我绝对会让这部作品成为畅销书!”

小木如此自信满满,葛原也无话可说,只好回声“万事拜托了”便挂上电话。

6

写完一本长篇小说后不接任何工作,好好休息一阵子是葛原至今的工作模式,但这次可由不得他。某出版社突然委托葛原担任新人奖的评审委员,在此之前他从没接过类似的工作。他在文坛虽尚未留下相当的实绩,却渴望总有一天能担任评审委员。虽然这份工作是因某位评审突然退出才找上他,换句话说葛原是临危受命的代打者,他仍高兴得跳起来,立刻答应了。

然而,看见对方送来的入围作品时他大吃一惊,五篇都远远超过两千张稿纸。

“哇啊,难怪会有评审委员逃走!”

葛原望着眼前那一大叠原稿,不知如何是好。他觉得世界一定哪里出了问题,这未免太夸张了。可是丢着不管也不行,他认命地读了起来。不出所料,文中充斥着冗长多余的描述。

作品中塞进过多信息,完全偏离了剧情,甚至有几名角色只是为了增添故事的复杂性而存在。他想起最近刚读过一篇非常类似的作品,不用说,正是《曲球》。

他看到头痛欲裂,正打算喘口气时,电话铃声响起,是小木打来的。

“我们获得油壶先生作品的新消息,那边果然也另有打算。”小木咬牙切齿地说道。

“他们做了什么?”

“不分册和只排一段的做法跟我们一样,但插画的数量不同,对方每五页就放一张画,很过分吧?简直就是绘本嘛!”

我们也没立场说人家吧?葛原硬生生吞下这句涌到喉咙的话。

“不过请放心,我们也有秘密策略。其实我换了纸。”

“纸?换了……什么意思?”

“当然是换成比较厚的纸。这样整本书应该会再多个两到三公分,忠实书店那些家伙肯定会吓一跳。嘿嘿。”

忠实书店当然就是为油壶俊彦出书的出版社。

“可是他们会不会也增加纸的厚度呢?”

“放心,来不及了,胜利是属于我们的。”小木高声大笑,挂上电话。

然而,三天后小木又打来了。

“那些家伙真的很卑鄙,发现我们抢先一步更换内文用纸,居然增加封面与封底的厚度,两者合计接近一公分。”

这么说来,那本书光封面便厚达五公厘。

“放心好了,我们不会输的。我已向厂商特别订做,也增加了封面与封底用纸的厚度,这下应该会再增加几公厘。”

类似这样的电话每隔几天就会打来,葛原完全无法预测自己的书究竟会是何种样貌。

《曲球》在书店上架的日子总算来临。

葛原在工作室里读着新人奖入围作品的原稿,总算到第三篇了。不过,目前他应该看了五千张以上的稿子,这阵子他完全没办法进行别的工作。

他决定休息一下,顺便打电话给小木。其实,两星期前小木突然断了音讯。

“您好,这里是金潮社。”

“哟,小木吗?是我啦,葛原。”

“噢,您好、您好,好久没听到您的声音了。”小木的语调异常客气。

“《曲球》应该是今天发售吧?样书还没送到我家,怎么了吗?”

“啊,抱歉。我马上安排。”

“还有,你看过书店的情形了吗?每次新书出版,你不是都会立刻去观察贩售状况吗?”

“不,呃……今天还没,刚刚才想着等会儿要过去。”

“那我也一起去,我也想看看成书的样子。”

“咦?可是您不是还有工作……”

“我偶尔也需要休息一下,不停地读那些超长篇作品,脑袋都累坏了。五点约在平常那间咖啡店如何?”

“啊,是,我知道了。”小木直到挂断电话都应得不干不脆。

葛原一到平常约的咖啡店,便看见小木神色古怪的等着他。

“你怎么一脸郁闷?”

“葛原先生,到书店之前我有件事要先说。”

“咦?什么事?”

“其实最近这阵子,出版界发生了一些小变革,修改了计算原稿份量的规则。”

“原稿份量?”

“您也知道,至今都是将原稿换算成四百字稿纸的张数来表示篇幅长度,但自从大部份作家改用文书处理机或电脑写稿后,就产生许多不便之处。而且,最近的年轻人连什么是四百字稿纸都不晓得,甚至看都没看过,即使在书腰上强调‘一千五百张稿纸的全新力作’,也无法将作品的份量传达给读者。”

听了小木的话,葛原盘起双臂想着小木说的或许没错,自己也很久没看过四百字稿纸的实物,以那种日常生活中鲜少遇到的事物来计算小说篇幅,或许真的毫无意义。

“咦?这么说来,这次的书腰上也没强调换算成稿纸的张数喽?没写上‘雷霆万钧的三千张’,或‘惊天动地的三千张’之类的句子吗?”

“事实上正是如此。”小木低头赔罪。“不过,相对地我们放了别的宣传词,我想应该能充分传达出这是一本巨作。”

“放了什么别的宣传词?”

“这……”小木话讲到一半,垂下头。“我想还是请您亲眼看看吧。”

见到小木这样的态度,葛原哪还能气定神闲地坐着喝咖啡。他什么也没点就离开了咖啡店,与小木直奔书店。

葛原一进书店便发现新书区人山人海,不时还传出惊叹声。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怯生生地朝人群走去。

那里确实摆了他的书。不,该说摆了像书的东西。若非事先知情,绝不会有人认为那是书,毕竟他原以为是封面的部份竟是书背。看来书背厚得超过书的宽度了。

一旁还放了油壶俊彦的新作。那本感觉也不像书,反倒像个巨大的骰子。

葛原看着自己新书的书腰,顿时哑口无言。

“葛原万太郎 世界最重的棒球推理小说诞生!要命的八.七公斤!”

小木不知何时走近他身旁,在他耳边低语:“我想暂时应该没人破得了这项纪录,因为封面加了铁板。”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