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灵异 > 七玉道尊 > 第十四章 归京城扶棺入殓

第十四章 归京城扶棺入殓(2/2)

目录

一别十数月,经历了西域大战、泰山封印之战、珈蓝寺地底石林之战,风伊百感交集,复听到爷爷的感慨,哪里能不知道自身肩负的期许与责任一时间泫然泪下,沉首无语。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让孩子起来入队吧。”一向喜欢与风老爷子斗嘴的雨老爷子,上前拍拍这对爷孙,扶起了整个江南四家的骄傲,“去吧孩子。”

风伊以袖拭面,扫去泪与尘,收束情绪,径自上前,同打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云焕对视一眼,接过云焕后退一步让出的位置,转身站立在最前——江南四家,同气连枝,虽有起伏,永不凋敝!

三阀四家分别护送自家子嗣回归祖坟,自不必提,却说虎魄神兵被两位异人虎口夺食,大周朝野震动、天下惊惶。盖因无论是前往封印内部的镇殿王高怀亮,或是坐镇泰山外部的东平王高怀德,均没有发现可疑人的踪迹,仿佛虎魄神兵从未现世国。

尽管从泰山封印内获得大量财物、丹药、功法、兵器,正处于蜜月期的周宋两国犹自不甘,一面安抚自个国内宗派,一面更是联合发布通缉令、悬赏令、追杀令,不留余力地追索任何关于佩戴蚩尤、楚江王面具的消息。

对此,无论各宗各派均没有发声,就连号称“站于岸边、静看历史长河”的鬼谷门,也没有提出明确的说法和解释,世人唯一知道的就是:世道变了,乱世即将来临。

“我先说个事儿吧,逍逸晋级先天,可喜可贺,正是成为我四家新一代当之无愧的领军人。已经有十数个家族向我们或明或暗地表示了联姻的意向,并表示不分妻妾。另外西域大战之前,我等原本答应了金家在这孩子出征归来后,就将他和金家金云的婚事提上日程;但现在萧家横插一手,极力想同我们联姻。这却是有些令人伤脑筋了。”云家会议室,老一辈和中生代八人齐聚,复商议起接下来四家的一些策略方针,不出意外地又将风伊的婚事提上了议程。

“无论皇家是有心还是无意,此次泰山封印之战,我等三阀四家派人前往,伤亡惨重;而皇室和两姓军将根本没有派遣年轻一代子弟,其中意味不提也罢。”数月不见,两位孙子天人永隔,霜老爷子怆然伤悲,整个人衰老了近十岁,心神损耗,血气亏败,连先天境界都险些没有维持住,“既然萧家说由他们给我们兜住金家,不妨就同意了萧家的提议。”

几人互相看了看,最终还是由云老爷子开口:“倘若如此,有两个问题,其一便是我等亲萧家恶金家,日后即使大家结为盟友,盟主之位也只可能是萧家而不会是我四家;其二便是那

萧家五娘已经嫁于威涛,若逍逸再娶萧家女,隔代之后,四家掌室女子半数都是萧家,不利于我四家啊。”

西域大战,风伊独自从军北上,逃离了本该担负的联姻之责,而云焕、霜冰则纷纷迎娶萧家、王家之女,甚至萧五娘腹中已有了下一代。

“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这一代,我们四家男多女少,而萧家男少女多,除了下落不明的萧大郎,和八九岁的萧十一郎,剩下的从四娘到十娘尽是女娃儿,也给了萧家联姻他族的机会啊。”云江莫名感慨一句。

“萧大郎啊,”雨老爷子突兀感慨一句,“那可是云烁风俐他们同龄一辈中最杰出的孩子,唉看老头我的记性。”当即止住了嘴。

“哼,看你们一个个的模样!”云老爷子一掌拍在椅边小几,“一个个哭丧着脸,自己都不能振作,还给孙子辈们当什么榜样!”

厉喝一声后,复低言:“你们这一辈虽然看得多、遇得多,但终是不成气候,我们几个好家伙小的时候,哪个没有兄弟捐躯赴死不还是过来了嘛,都会过去的啊……”

“伯父(父亲))教训得是。”云江、风瑞、雨生、霜辉四人悚然惊醒,暗道自己的哀伤自责怕是不经意间就可能影响了孩子们的武道精神。

“好了,日子还要过,咱们和田间伺候庄家的老农没什么分别,不过是操心的多寡罢了。”雨老爷子大手一挥,劝慰几人,“再接再厉,多加小心吧。”

“是。”四人再次拱手致意。

“好了好了,故人已矣,咱们现在讨论的是我家那臭小子的婚事。”

“是了,你这当爷爷的,到底是怎么想的萧家、金家,都不是单一的家族,背后都有联姻结盟的友族。”雨老爷子素来把风伊当做自家孙儿,但毕竟内外有别,还是问道。

“唉,这都不是关键,”风老爷子这个当事人终于发话了,“关键是那小子一早心里就有了人,甚至在之前以武力抗拒联姻,所以这一次……嘿,我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

“风叔说的该是玉家那小娘子吧,确实是璧人天成,聪慧剔透。”最是心思细腻的雨生接口赞了一句,转而道,“本来以我们四家联合金玉两家、外拓西北的策略,同玉家联姻虽有些小碍,但也并非不可,偏偏如今我们四家的策略变为联合三阀、内巩京城,倒是有些……”

话不说透,人所尽知。

如今风伊显然是下一辈四家的领军人物,甚至有极大可能晋级大宗师,这样的身份地位已经决定了,风伊的联姻对象必然是三阀中最为关键的人物。

“嘿嘿,”风老爷子低头捻须,尴尬一笑,老脸微红地说,“以伊儿的天资悟性,怕是晋级准圣都有可能,你们看能不能让他一次将玉家、金家、萧家的女娃儿都给娶了”

“什么!”老爷子信口一开,书房内下巴碎了一地。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